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
人人公平享有基本药物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最基本要求,中心多年来围绕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目标,针对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不足 50%,且地域城乡差异大(IntJEquity Health2018);建立 73万慢病患者4年随访队列,发现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可以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服药依从
药品价值评估研究
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医疗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致力于药品价值评估前沿方法的探索实践,涵盖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药品价值评估框架以及疾病负担等研究领域。中心探索如何降低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决策风险
抗肿瘤药物监管政策研究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中国人口死亡主要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部分抗肿瘤药物未获批上市或疗效不确切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中心连续多年开展抗肿瘤药物可及性与临床获益情况调查,研究发现:中国获批抗肿瘤药物适应症 48%相较对照组有明确
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研究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和承担的任务不断增强但医疗质量仍相对较低。中心连续多年开展全国基层处方调查和实地专项调研,累计收集 2012-19 年全国9省近 500 家基层医疗机构 150 余万张处方。研究发现:70% 的基层门诊抗菌药处方不合理(Clin Microbiol infect2023),80%的呼吸道感染抗菌药品种选择不符合指南
儿童用药监管研究
适宜儿童的药品品种剂型匮乏,儿科临床实践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用药安全风险,中心多年来结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索赔数据等真实世界数据开展了系列研究
药物真实世界评价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药物研发和监管领域如何利用真实世界证据评价和优化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全球相关监管机构、制药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中心已逐渐形成围绕糖尿病、脓毒血症等疾病领域,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展上市后药物使用模式描述、
疫苗接种行为及监管研究
我国自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大大减轻了传染性疾病负担,然而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仍然不高,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仍然是主要的健康问题。中心近年来针对疫苗监管体系和接种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除了疫苗的有效性、保护期、安全性以外
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研究
WHO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全球卫生十大威胁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加剧了细菌耐药。 中心多年来利用中国药学会、 国家细菌耐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等官方数据,研究发现:中国抗菌药物使用量连续9年下降(48.8 DDD/床日至38.0/床曰)
药物精准治疗研究
随着癌症等高负担疾病患病率的增加及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中心从挖掘药物反应的个体化差异入手,综合运用大数据和生物标志物等工具精准识别个体化差异的来源,而后进行精准干预研究与临床应用准入管理研究。研究覆盖精准用药的多个核心疾病领域:① 心血管疾病领域:通过自建覆盖 8000 余人的冠心病与高血压队列和生物样本库,识别出影响抗血小板和降压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标记物
仿制药和创新药政策研究
人人公平享有基本药物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最基本要求,中心多年来围绕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目标,针对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不足 50%,且地域城乡差异大(IntJEquity Health2018);建立 73万慢病患者4年随访队列,发现基本药物全额保障可以提高药物可及性和服药依从性 (IntJ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Front Public Health.2022),改善公平性 (Front Pharmacol.2022);收集全国 500 家基层医疗机构8年150万张处方,发现 70.5%处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Clin Microbiol Infect.2023);分析WHO 基本药物目录推荐药物,发现 22 个靶向肿瘤药中满足遴选标准的仅占45.5%(BMJGlobal Health.2023)。系列研究为中国和 WHO 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科学证据和决策支持。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邮编:100191电话:010-82805019京ICP备05065075号-19